跳到主要內容區
 

簡介

 

歷史沿革

本校為推動國際科技研發,促進我國科研人員與國際科技界交流,進而加強本校與國際間之合作契機,增加本校於國際間之地位及能見度,因而設置本學位學程。

人工智慧科技於1956年,於達特茅斯會議上正式被定義,直到2016AlphaGo與韓國職業棋士李世對奕,掀起了近年AI科技應用新一波的熱潮。透過各種演算法的進步加上處理器效能大幅提升之下,人工智慧技術迄今已深入各個產業及每個人的生活周遭,成為眾多智慧應用服務的核心,如智慧醫療、自動駕車、智慧工廠、智慧城市乃至智慧家庭等等。而COVID-19(新冠肺炎)疫情大幅加快企業數位轉型的速度,企業對AI的需求也同步上揚,如何借助AI的能力提升營運效率,並更能夠應對變動的市場需求,儼然成為當下最熱的話題。

根據Statista的統計數據顯示,2020年全球AI相關市場規模估計為225.9億美元,相較去年的146.9億美元成長了53.8%,至2025年更將成長至1260.0億美元,等於在未來五年尚有超過1000億美元的成長空間。

行政院自106年起推動「數位國家‧創新經濟發展方案(106114年)」(DIGI+方案),做為引領數位發展、帶動創新的施政藍圖,期加速我國產業及生活融入AI人工智慧、物聯網、大數據等智慧科技,同時發揮台灣小而精、跨域整合快的優勢,讓台灣成為智慧創新的典範國度。

為因應AI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,掌握AI發展的契機,滿足產業數位化、智慧化轉型的需求,政府繼宣示106年為台灣AI元年後,同年8月推出「AI科研戰略」,並於107118日起推動4年期的「台灣AI行動計畫」(107110),全面啟動產業AI化、AI產業化。然而,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,台灣的AI人才在哪裡?他們又如何才能與世界接軌?

經濟部工業局以工作內容為主軸,依此來釐清製造業AI人才之分工結構與工作性質,歸納出製造業產業發展AI應用所需的五個關鍵職缺,包含AI應用工程師、專業領域應用工程師、資料工程師、AI與資料科學家與AI專案經理。

根據調查顯示,在五大關鍵職缺中,AI與資料科學家是招募最困難的職缺,有高達45%的廠商表示該職缺的平均招募時間需達半年以上,比例遠高於其他AI關鍵職缺,主要原因為AI與資料科學家的技術進入門檻高,且目前並沒有成熟有系統的人才養成管道所致。然而從產業實務的層面來看,AI與資料科學家卻是目前發展製造業AI應用最為關鍵的角色。

人工智慧應用的發展,與全球產業經濟的未來息息相關,就業市場上AI人才的供不應求,已直接影響到部分企業的AI發展進度,連帶影響到AI應用所能帶來的生產力提升和經濟成長落實的速度。換言之,現階段產業AI化的轉型速度,將很大程度地受到專業AI人才的供給量是否足夠的掣肘。目前人才市場上AI與資料科學家職缺高達八成要求碩博士以上學歷,可見現今正是培育具有此專業技術暨國際觀之研究發展人才之契機,因此設立此學位學程將提升我國AI技術與應用發展之國際競爭力。

宗旨

本學位學程以培育學生成為AI專業技術之高階科技人才為教育目標。

透過本校豐富的海洋資源與特色研究,有力推動智慧海洋之研究發展,落實「生態、安全、繁榮」之海洋國家願景,實現我國於海洋永續發展之理想;此外,結合本校電機資訊學院(電機系、資工系、通訊系)與工學院(機械系、系工系)之專業領域師資共同規劃課程及授課,達到多元及跨領域之教學特色,期許研究生具有跨領域之知識與技術研發能力,有利於投入各種行業需求,成為AI專業技術之高階科技人才。

未來展望

本學位學程之課程結構以人工智慧之應用為基礎,結合海大本身之海洋特色及海大電資學院之生物醫學、IoT物聯網技術、智慧航行資訊技術,再加上海大工學院之機械製造、電光機械系統設計、永續科學等專業實務導向的課程規劃,並輔以全英語授課之方式,期培育出符合國家發展、國際潮流及企業需求之國際化與智慧化兼具的研發創新科技人。

登入成功